玉溪市銀行業“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
2020-03-13 10:04:36 來源: 評論:0 點擊:
今年,金融消費者迎來了一個特別的“3·15”,疫情期間,全民守陣抗擊,但同時卻仍有不法分子趁火打劫,利用各種騙局,誘使消費者上當受騙,財產蒙受損失。在全面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防騙和疫情同樣重要。玉溪市銀行業以金融消費者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教您識別各類詐騙套路,增強風險意識。
疫情期間常見詐騙手段盤點:
一、以退票改簽為由實施詐騙
詐騙分子會借新型冠狀病毒名義對外散布將機票、火車票退票改簽的虛假信息,誘導用戶撥打不明電話或點擊不明網址鏈接,從而套取銀行卡賬號、密碼及驗證碼等個人信息,轉走錢財。
◆防騙小貼士:
接到退改簽的電話或短信,一定要撥打航空公司等官方電話核實情況,不要撥打短信中的電話號碼;不管什么原因涉及退款,一定要在商家官方平臺進行,不點擊不明網址鏈接,不下載非官方App操作。
二、虛假售賣醫用口罩詐騙
詐騙分子在網上散布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用口罩等醫護用品信息,等有人上鉤后就會誘騙對方購買,還會以先付款后發貨為由要求直接微信或支付寶轉賬,付款后騙子就會即刻拉黑受害人。
◆防騙小貼士:
看到網絡平臺發布的各類物資售賣廣告信息,謹慎對待,不要輕易轉賬,可選擇貨到付款,避免上當受騙。
三、以親友感染病毒實施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受害者的親戚、朋友、同學來電稱患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已被隔離,并以救治、繳納住院費等為由要求轉賬。
◆防騙小貼士:
收到親友感染病毒需入院治療等信息時,一定要與親友本人等多渠道確認,切勿匆忙轉賬匯款。
四、借“獻愛心”、捐款實施詐騙
詐騙分子會通過網絡、手機冒用紅十字會或民政等部門的名義,發布防控新冠肺炎“獻愛心”捐贈的虛假信息或設立虛假捐贈平臺,利用對方的同情心來行騙。
◆防騙小貼士:
如果您捐款捐物獻愛心,應通過正規官方渠道,對網絡上發布捐贈消息的個人和機構要注意核實身份,避免上當受騙。遇到疑似假冒的公益組織或醫院,可登錄官方網站查詢或撥打官方熱線驗證收款方身份。
五、冒充網店、快遞客服實施詐騙
詐騙分子可能會冒充網店客服、快遞客服以新冠肺炎、企業復工推遲、快遞滯留等為由實施詐騙。
◆防騙小貼士:
當收到此類信息和電話時, 應立刻通過網店客服或快遞官方渠道核實。
六、推銷假藥詐騙
詐騙分子假冒政府部門、疾控部門、藥物研究機構,推廣假冒的治療新冠肺炎藥品或所謂的預防新冠肺炎的藥物,騙取購買藥品錢財。
◆防騙小貼士:
密切關注官方發布信息,不買特效神藥,不信非專業機構信息。網上購買防疫用品要在正規網購平臺進行,不要盲目相信代銷代購信息,收到提及匯款、轉賬等信息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七、直播教育詐騙
近日,有不法分子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等軟件假冒學校教師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開學和組織開展線上教學為由發布詐騙信息,要求學生家長通過微信、支付寶繳納各項費用,致使多位家長上當受騙。
◆防騙小貼士:
學校一般不會在群內發送二維碼,一般也不會要求家長通過網絡轉賬的方式支付學費。因此,家長在收到任何掃碼交學費的消息時,都應直接與班主任或校方核實真偽,避免受到財產損失。
溫馨提示:
廣大人民群眾務必提高警惕,鑄就防騙長城,擦亮識騙慧眼,認清騙局,收到匯款、轉賬、告知驗證碼等信息時,一定要對信息的真實性再三確認,避免上當受騙遭受經濟損失,做到“不輕信、不轉賬、多甄別”,切實保護好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熱詞搜索: